听说,这是印度最成功的“逆袭故事”

首页 >> 中国股票网 > 调研 > >> 听说,这是印度最成功的“逆袭故事”
发布时间
2023 09/08 17:55

来源:观察网

分享
听说,这是印度最成功的“逆袭故事”环球杂志2023年09月08日 09:30:150人参与0评论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数据,10年前仅排名全球第六的印度最近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农化产品出口大国(用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化学制品统称农化品,主要包括除草剂、杀虫剂、除菌剂等植保农药,以及提供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肥料两大类,印度出口的农化品主要为前者)。印度商工部数据也表明,过去6年印度农化产品出口呈现“爆炸性增长”,出口额从2017~2018财年(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的26亿美元,暴涨至2022~2023财年的54亿美元,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08%,年复合增长率也高达13%。

近年来爆炸式增长的农化产品出口,已成为印度最成功的“逆袭故事”,也被莫迪政府视为“印度制造”“自立印度”等倡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资料图】

印度农化产业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爆发式崛起?对此应如何看待?通过宏观微观结合的视角,深入分析印度农化产业崛起背后的历程,或可有所启示。

2019年12月27日,在距离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约250公里的一个村庄,一名男子在喷洒杀灭蝗虫的农药 新华社/法新

1

出口压倒内销:印度农化产业的奇特崛起

莫迪政府高度关注农化产业,视其为“印度最有希望跻身全球领导地位的12个产业”之一,着力推动印度成为全球农化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中心。印度相关政府部门预计,伴随未来更多政策便利、更快审批流程、更大资源配套,印度农化产品出口有望在2025年前保持8%至10%的高增速,并在未来3至4年内触及100亿美元大关。

印度工商联合会的数据也表明,2015~2016财年以来印度农化产业一半的增长由出口驱动,而农化产品出口占印度2022~2023财年总出口的比例高达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支柱产业。

从出口产品构成看,印度出口的农化品绝大部分是用于作物保护的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除菌剂等,而化肥出口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

从出口国别构成看,印度当前向全球超过17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农化产品,但主要出口目的地并非缺乏重化工产业的经济体,反而是美国、中国、日本等传统化工强国。这表明印度农化产品具有特殊竞争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细分领域。

从产能分布看,古吉拉特邦是印度化学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拥有近千家化学品制造企业,泰米尔纳德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北方邦紧随其后。

有趣的是,虽然印度已是全球第二大农化产品出口国,但其农化产品生产规模却只排名全球第四,这表明印度农化产业的出口规模远大于内销规模。据印媒报道,2021~2022财年印度国内农化产品市场规模28亿美元,仅为出口的一半。长期以来,受制于成本因素,印度农民使用农化产品强度较低,每公顷仅0.6千克。印度1.74亿公顷的农用地仍有约20%从未施用任何农化产品,农化产品施用强度也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由于缺乏现代植保手段,害虫、杂草、病害导致的作物收成损失高达15%~25%。

7月21日,在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农民在稻田里劳作 新华社/路透

2

爆发式崛起三大原因

莫迪政府认为,印度农化产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异军突起,主要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位置、技能胜任的劳动力、良好的治理、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保障有力的投资政策、奖励丰厚的税收政策等。不可否认,这些原因或多或少起到促进和催化作用,但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只有农化产业,而非印度理论上比较优势更显著的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实现快速崛起,也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农化产业最近几年才实现爆发式崛起,而非从一开始就是强势产业。印度农化产业爆发式崛起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内外原因。

一是印度农化市场的发展潜力吸引着国际企业。印度农业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巨大、当前农化产品施用强度较低等因素,吸引了沙特阿美、法国道达尔、德国巴斯夫等的众多国际化工巨头,近年来通过收购、并购、绿地投资等方式加快在印度扩张,特别是拓展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下游业务,既建设面向全球的出口基地,也提升用来满足印度国内市场未来需求的储备产能。有研究预测,未来10年印度化工行业有望吸引870亿美元外资,投资热度可见一斑。

二是印度对污染和公害水平容忍度较高。由于配套执法体系滞后和环保意识淡漠,加上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印度实际执行的环保标准较低。莫迪政府旗帜鲜明的发展优先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污染问题上更加有恃无恐,纷纷变通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容忍在全球其他地方已被淘汰的产能和技术,以此争取更高利润和成本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印度成为全球热门的“环保成本”洼地,以诱人的盈利前景推动着规模庞大的化工产业发展。

三是善于仿制压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竞争力。印度农化产品出口之所以取得爆炸性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常能以极低成本“快速仿制”专利过期的农化产品,再快速占领国内外市场。2022年,多达26种农化关键成分或制剂专利过期,涉及高达42亿美元的销售额,无疑给了印度农化产业重大机遇。例如,氯虫苯甲酰胺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杀虫剂之一,印度长期是该产品净进口国,但今年其专利过期后,很多印度企业就推出本土仿制的氯虫苯甲酰胺,这不仅推动进口替代,还能创造增量出口。正是因为缺乏原创研发能力,且严重依靠过期仿制,甚至利用专利漏洞,印度谈判代表在与欧盟、英国洽谈自由贸易协定时,往往非常抗拒做出比《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标准更高、范围更广、效力更强的“超TRIPS”承诺,以确保能继续打“知识产权的擦边球”。

据了解,为了实现印度农化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吸引外资、加大出口等目标,除了设置政府采购标准促进农化产品更多采用国产原料、加强进口管控等已实施的政策外,莫迪政府还在谋划进一步的举措。

例如,印度作物保护联合会已建议政府对涉及农化产品的进口采取差异化的关税策略,将目前对成品制剂和有效成分统一征收10%的关税,上调为成品制剂最低30%的税率和有效成分最低20%的税率,使两者之间出现10%的差距。显然,这种关税差异化政策重点在于抬高产成品进口成本,同时为原料和材料进口留下口子。

再例如,印度作物保护联合会同时建议政府将农化产业纳入与生产挂钩的激励(PLI)计划,使其正式成为第15个PLI计划扶植的重点行业,享受基于产量规模、“多产多奖”的补贴。

3

中企仍有优势

毫无疑问,印度农化产品近年来表现强势。但也不难发现,印度农化产业的发展与印度制药产业有相似之处,一方面,与制药产业一样,农化产业也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产品单价高、雇佣规模小,因此能够规避长期制约印度制造业发展的用工、征地、基建等问题;另一方面,与制药企业一样,印度农化企业也同样缺乏原研能力,长期依靠过期仿制等“打专利擦边球”的方式获得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

因此,印度农化产业成功的背后有其特殊性,存在多种结构性和阶段性的原因,不应过于夸大其对“印度制造”崛起的标志性意义。事实上,中国农化产业实力远强于印度,即使印度农化产业呈现“爆炸性增长”,目前也很难撼动中国在国际农化产业中的地位。

从产业基础看,农化产业的基础是化工产业,中国化工占全球43%的产值,位居世界第一,而印度仅占2.6%。

与印度相比,中国农化产业仍占据全方位的优势:一是原料、中间体、产品、下游产业链布局完善,原料品类齐全;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三是精细化工合成水平高,熟练技术工人充足;四是中国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国际竞争力强劲。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农化品中仅农药的出口额就达209亿美元,同比增长38.7%,远超印度农化产品2022~2023财年54亿美元的出口额。

从产业竞争力看,中国农化产业拥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企业,而印度农化市场基本由跨国公司主导,如拜尔、巴斯夫、科迪华等。

总之,虽然印度农化产业爆发式崛起且走在持续发展、备受重视的路上,客观上存在与我国竞争的可能性,但短期内难以威胁我国相关产业的国际地位。当然,我们也需准确评估识别风险,跟踪研判印度农化产品行业动向,做好应对准备的同时继续做强做大自身。(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

关键词:
x
x